(转载)经常有老师请我推荐几本好书,每次我都非常汗颜,因为我自知读书不多,何谈荐书给别人读。我常常惊叹那些好读书的人,听着他们侃侃而谈,时不时地引用某某书中的经典语段,让人羡慕不已。羡的是他们有那么多的好书,慕的是他们有那么好的记性。大概读得多了,积累就厚实了,谈起某个话题自然就随性而发,精彩无限了。人生的确应该时刻与书为伴,常读书,改变的不仅仅是精神底色,还有容颜。书香气质,会给人带来精神气色,人自然就儒雅而有神韵。一个不读书的人,往往精神与容颜一样,衰老得很快。即使保养容颜,也不值得赞许为美丽。
但是,人生究竟要读多少本书才够呢?这样问显得很傻很天真,答案自然是活到老读到老。也有人说,人的一生只要读三四十本书就够了,这三四十本书读完了,就有了人生的压舱石,不会在生活的风浪中摇摆翻船。我想,这三四十本书,一定是人生必读的大书!这些书奠定了一个人的精神底色,给予人生的方向与生活准则。还有人说,书不读三遍就没有发言权。一本值得读的书至少要读三遍以上,才有所心得。我有一个朋友,把稻盛和夫的《活法》整整读了不下20遍,重要的章节几乎脱口而出。最近,他又在读《道德经》,据说已经读了80多遍,准备读完100遍。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我想他读完100遍之后,对《道德经》的领悟,或许非常人所能比的。我从心眼里佩服他的读书毅力,要知道,大多数人连一遍《道德经》都难以读完。
前几日参加一位校长的专业发展规划会,他计划每年读两本教育专著。与会的专家调侃说,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书4.5本,你的读书计划连普通中国人都不如,专业怎么发展?其实,那位校长每年读的书肯定不止这两本专著,可能会读很多。但他所指的两本专著阅读,是那种精读细研的阅读,是不读三遍不发言的阅读,是将书读厚的阅读。其实,很多专业发展计划中罗列的书目,我们可以随便翻翻,唯有自己深感重要的经典之作,须下功夫研读。而每个人研究的方向及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,所以选择阅读的重要之作也有所不同。学为所用,才会读得专心,读得透彻,读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。因为此时的阅读,你读的是别人的书,想的是自己的事。常常会借别人的思想思考自身的问题,因而所得与他人阅读不同。我想,这样的书每年读几本,远胜于几十本快餐阅读。把有限的时间,花在那些有份量的书里,不失为一种阅读的智慧。
人生究竟要读多少本书?其实并不在多少本,而在于你是否真正读进去并且走出来了。用三四十本经典垫底,而后选你读得进去的书读,就会获得快乐的阅读人生。书,如果不能让你活得快乐,不能给你精神的幸福,那么还是少读的为好。与其读呆了,读傻了,不如不读书。